要說黃櫨,我當然是常見的,但一般總是在秋霜過后才認識它。因為深秋的黃櫨,葉子彤紅,著名的紅葉觀賞勝地北京香山,就栽種了大量的黃櫨樹。事實上,我們以為看的是楓樹,其實看了一大半的紅葉就是黃櫨。所謂的香山紅葉,黃櫨樹占了一多半。
在黃山湖看到黃櫨的時候,我沒敢在第一時間與它相認。因為五月初夏的黃櫨樹還沒有染紅葉片,而它的花我以前還從來沒有注意過,原來竟然這么漂亮。
我是在湖心島見到黃櫨花的,臨湖栽種了不少黃櫨樹,我很慚愧秋天的時候竟沒有注意到這里也有紅葉。不過,在初見黃櫨花的初夏,卻讓我為黃櫨傾倒了。
黃櫨的花十分奇特,仿佛是無數(shù)羽狀長絲排列組合在一起,組成了一團團像霧似云的花序。它們開在黃櫨的枝頭,花量豐富,顏色似紫非紫,似紅非紅。看著這些花序,我有些恍惚了,仿佛墮入了夢境。
這些花真的太奇特了,有的還能看出小花朵,有的花已經(jīng)落了,留下了花梗。我有些迷惑,這些羽毛狀如云似霧的到底是不是花呢?要說花吧,它并沒有花瓣,要說不是花吧,又實在定義不出人家的名稱。不過我很快就釋然了,我并沒有打算成為植物學家,也并不想往這個方向走,我愛的不過是它的美麗。于是,放開了腦子里的一團亂麻,繼續(xù)開開心心地欣賞著這些夢幻的“煙霧”來。
我沉迷了很久,想了想又往后退去,離得遠些,黃櫨樹籠罩的范圍,就更如同輕霧繚繞在樹間了,難怪有人稱其“煙樹”呢!
這些黃櫨樹還沒有長大,在我視線齊平的地方,就可以心情觀賞它的花序。我想,或許以前我也遇到過它們,只不過黃櫨樹長得太高大,所以我才沒有注意到它的花吧。畢竟,一般我也不會仰著頭去搜尋黃櫨花呀。黃櫨在我的印象里,就是為了深秋看紅葉的。
事實上,黃櫨就有一個別名叫紅葉,所以人家香山紅葉就是看黃櫨,一點都沒錯兒。是我們總以為紅葉的代表物種是楓樹,只能說我們沒有及時進行科普,而平時的知識儲備也太過貧乏所致。
當然,黃櫨還有很多別名,諸如紅葉黃櫨、黃道櫨、黃溜子、黃龍頭、黃櫨材、黃櫨柴、黃櫨會等等,反正不離一個“黃”字。但是它的葉子明明到了秋天是變紅而不是變黃,春夏季節(jié)的葉子也是正常的綠色。
我對著這些花研究了半天,很猶豫地覺得也許人家是因為它的花瓣呈黃色。黃櫨花實在太小了,我第一時間直接把它給忽略了。雖然它有著漂亮的五瓣花形,但是和它的花梗還有那些羽絲狀的“煙霧”比起來,直接可以忽略不計。
不過這個解釋自己都覺得心虛,最后還是求助于網(wǎng)絡,終于找到了解釋:“黃櫨因其木質(zhì)呈黃色而得名”。好吧,原來人家要劈開樹皮才能找到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