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30日上午9:00,我們來到了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號的孔子博物館。天氣大好,北方的沙塵暴已飄離了曲阜上空,給我們帶來了燦爛的陽光,同時心情愉悅。
2018年11月26日,耗時5年建成的孔子博物館新館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開館試運行。主要陳列有序廳和五個部分構(gòu)成,序廳通過多媒體投影對孔子進行了總括性介紹,五個部分內(nèi)容分別為孔子的時代、孔子的一生、孔子的智慧、孔子與中華文明、孔子與世界文明。下行展廳為詩禮傳家基本陳列展,分余蔭百世、孔府檔案和闕里遺風(fēng)三個單元。孔子博物館藏品主要源自歷史上孔府積累的舊藏,擁有各類館藏文物70萬件、30萬件孔府私家文書檔案、宋代以來4萬多冊善本古書、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以及大量的與祭祀孔子有關(guān)的禮樂器等。截至2019年末,孔子博物館的藏品數(shù)量共有345541件/套。
進入孔子博物館,迎面就是圓形序廳,序廳通體是一個大型磨砂亞克力書墻,中間凸起浮雕式孔子像若隱若現(xiàn)。采用多媒體投影技術(shù),播放“天不生仲尼,萬古如長夜”短片,對孔子的時代、孔子的一生、孔子的思想以及孔子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進行總括性的描述,表達(dá)了對孔子的禮贊。
跟著博物館游覽的足跡,邊看孔子的介紹,邊欣賞博物館的藏品。
【夔龍轂紋青玉璧戰(zhàn)國 魯國故城出土孔子博物館藏】玉璧既是祭祀活動中的重要禮器,也是裝飾身體和安葬死者的飾玉和葬玉。這件玉壁出土于墓葬中,屬斂尸用壁,其體量之大、做工之精在同期玉璧中十分少見。
【玉琮新石器時代孔子博物館藏】琮與祭祀的禮儀有關(guān),其內(nèi)部為上下貫通的圓孔,外部為方形,反映了中國早期天圓地方的宇宙觀。
【八卦紋鎏金銅編鐘 清康熙五十二年(公元1713年)孔子博物館藏】編鐘是雅樂中必不可少的樂器,興于西周,盛于東周和秦漢。在后世,編鐘的禮儀意義遠(yuǎn)大于實用功能。
【孔子燕居像明孔子博物館藏】“燕居”是指一種閑居在家的狀態(tài)。《論語.述而》篇有言,“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夭夭如也”,意思是孔子退朝在家,衣冠整潔,容貌舒泰。畫中的孔子穿著樸素,神態(tài)和悅,是廣為大眾所接受的孔子形象。
【商周十供】乾隆三十六年(公元1771年),清高宗將內(nèi)府所藏的十件“周范”青銅器頒賜給孔廟,用于祭祀孔子。新中國成立后,十件青銅器經(jīng)重新鑒定,其中“木工冊”款獸面紋銅鼎、“冊父乙”銅卣[YU]以及獸面紋銅觚為商代銅器,其余七件制作于兩周時期,這組青銅器也因此被稱為“商周十供”。
【夔龍紋銅簠[F] 西周孔子博物館藏】口沿下飾乳丁云雷紋,腹飾夔龍紋,內(nèi)底鑄銘文十一字:“自作簠其子子孫孫永寶用”。
【黃地彩繪纏枝蓮牡丹紋銅胎畫琺瑯五供 清雍正元年至十年(公元1723年--1732年) 孔子博物館藏】這組五供是雍正皇帝于雍正十年(公元1732年)頒賜給孔廟的一組祭器,包括香爐一、燭臺二、尊二。在祭祀孔子時,它們被陳列于大成殿內(nèi)。
【乾隆行書故宅門贊 清孔子博物館藏】清高宗弘歷八次親詣曲阜祭祀孔子,《故宅門贊》是其留下的親筆手書。
【奉天誥命盒清孔子博物館藏】又稱“圣旨盒”,用于保存圣旨,是孔府與朝廷保持密切聯(lián)系的佐證。
【陶太尊東漢孔子博物館藏】“漢五供”之一。此“尊”實為漢代陶倉,原是隨葬墓中的明器,其與山紋銅尊、雷紋銅尊、銅犧尊和銅象尊合成一組的時間已難以考定。
【雷紋銅尊孔子博物館藏】“漢五供”之一。尊腹飾雷師云氣,故名。器口銘文顯示其鑄于東漢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,但實際的制作時間可能較晚。
【銅象尊孔子博物館藏】“漢五供”之一。器作象行,背部上承直口,口沿銘文顯示其鑄于東漢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,但實際的制作時間可能較晚。
儒家認(rèn)為,服飾要合乎禮的要求,著裝要與儀容、場合等相符合。孔府所藏明清兩代服飾品類齊全,有著嚴(yán)格的規(guī)范,按性質(zhì)分為祭服、朝服、禮服、公服、吉服、便服、喪服等;材料包含皮、綾、羅、綢、緞、縐、紗等。其中大多為明清兩代傳世成衣,如明藍(lán)地妝花紗蟒衣、明白色素紗袍、清紅地牡丹花閃鍛鑲邊皮襖、清紅暗花紗百褶裙等。孔府服飾具有承祖制、顯規(guī)范、章五色、辨等威的特點,符合衣冠載道、勸人慕德、尊崇禮樂的儒家思想,是明清兩代服飾的靜態(tài)標(biāo)本和活化石。
10:40我們結(jié)束了孔子博物館的游覽,感慨!一個家族能組建一個博物館那真叫厲害,從藏品中可以折射出歷朝歷代的帝王對孔子的尊重。從治學(xué)弘道到教書育人,從人生哲學(xué)到治國理政,從反思?xì)v史到認(rèn)識萬物,孔子的智慧鉤深致遠(yuǎn),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。他以仁為核心,以禮為規(guī)范,以中庸為方法,引導(dǎo)人們建設(shè)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