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麗江古城往北,沿中濟海東側(cè)的大路行約四公里,便見兩邊山腳下一片密集的村落,這就是被稱為清泉之鄉(xiāng)的束河古鎮(zhèn) 。束河一帶是納西族先民最早的落腳點,也是木氏土司的發(fā)祥地。納西族先民從大雪山南下進入麗江壩子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背風(fēng)向陽,呈祥聚瑞,是“丹鳳含書之地”,開始在這塊風(fēng)水寶地上創(chuàng)建家園。他們尊重自然、崇尚自然,在這里創(chuàng)造了山、水、人和諧相處相生的美麗勝境。 當(dāng)年徐霞客曾來過此處,他這樣寫道:“過一枯澗石橋,西瞻中海,柳暗波縈,有大聚落臨其上,是為十和。”“十和”即今 束河古鎮(zhèn) 之古稱。由此可見,早在明代,這里已是麗江的重要集鎮(zhèn)了。
束河古鎮(zhèn)依山傍水,街頭有一潭水,稱為“九鼎龍?zhí)丁保址Q“龍泉”,泉水清澈,游魚可數(shù),潭周綠柳垂地,松柏蒼翠。從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街中道旁,遠近汩汩有聲。整個古鎮(zhèn)沿河而建,與麗江古城異曲同工之妙。鎮(zhèn)中心有長33米、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街,與古城四方街一樣可以引水沖洗。
開通于唐代的茶馬古道,從滇南經(jīng)麗江直達西藏拉薩,束河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集鎮(zhèn)。馬幫通過茶馬古道,從川藏高原販運回皮張,就在束河鎮(zhèn)加工,古鎮(zhèn)慢慢成為皮毛重要集散之地,從事皮革業(yè)的工商戶曾達300多戶。束河加工的各種皮貨遠銷西藏、西昌、青海等地,有的甚至到達印度、尼泊爾等國,故有“束河皮匠,一根錐子走天下”之說,成為滇、川、藏交界地域內(nèi)最著名的“皮匠鎮(zhèn)”。
束河人在“九鼎龍?zhí)丁比吪R水一角,建有一個“三圣宮”,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師。皮匠和泉水曾是束河人賴以生存的生活之源,是他們永久的驕傲。
夜市螢火。據(jù)傳明萬歷年間木氏在束河設(shè)集市,并定期興辦夜市,六天一次,藏族的牦牛、酥油,彝族的羊、洋芋,納西族的馬、皮革,白族的銅、銀器都在這里交易。一年一度的正月二十日夜市最為熱鬧,這一天是白沙“護法堂”開放之日,各地新婚夫婦,都邀男女伙伴到“護法堂”燒香,回來必逛束河街;附近地區(qū)鶴慶、劍川、大理、中甸的商販也必來束河買賣,屆時客商如織,人聲鼎沸,熱鬧非凡,滿街松柴火把照明,散市時各執(zhí)火把回家,遠去的火把漫山遍野,猶如夏夜流螢。
魚水親人。“九鼎龍?zhí)丁保端宄海萸嗲啵昔~歷歷,游人撒上一把魚食,頓時魚群蜂擁而聚,有的躍出水面爭奪,有的潛入水底追食,浪花拍岸,水珠濺人,人魚水親和相處。
斷碑敲音。龍泉山古樹參天,泉水汩汩之中有座攀涼亭,攀涼亭背面的巖石間立有一塊一人高,斷去三分之一的石碑,相傳是詩碑,又說是梵文碑,如今仔細察看只識得“入地”二字,用手敲打,便發(fā)出金石之聲,悅耳動聽,余音不絕,頗為稱奇。
石蓮夜讀。蓮花山懸?guī)r峭壁上有洞如猛虎張口,正對著上東開、下東開兩村。相傳,有個道人路過此地看了之后說:“虎口之下,豈有余生?村前村后多寡婦,若建一寺?lián)踝』⒖冢転?zāi)化難多祥福”。上下兩村齊心合力,在絕壁上鑿成臺階,立柱于懸?guī)r上,用鐵鏈將柱子固定,建成寺廟,命名為“石蓮寺”。后來兩個村子果然變得安寧富裕。后人又在寺里辦私塾,先生治學(xué)嚴謹,學(xué)生刻苦學(xué)習(xí),深夜里仍書聲瑯瑯,培養(yǎng)出很多人才,兩個村子更加興旺發(fā)達。
龍門望月。九鼎龍?zhí)侗澈蠼ㄓ旋埲拢聻樗暮显海得鞔ㄖiT有楹聯(lián):“龍興九鼎淵,云雨重時生意滿。泉涌一輪月,光明照處法緣通。”每逢月圓,龍泉寺之門觀月,正好月落泉潭,看到月亮比任何地方都大都亮,被譽為“龍門望月”。
大覺宮。此廟建于明萬歷年間,坐落于束河四方街東北角。主殿屋檐高挑,斗拱、額枋、梁柱雕有鳥獸圖案,重層鏤空,生動傳神;門窗飾有花卉流云,色彩鮮艷;殿內(nèi)正中,塑一尊如來佛坐像;東西兩面墻壁上繪有佛教人物故事,地面及走廊以青石板鋪地,磨如明鏡。大殿東西兩邊平房,是僧人靜室。院正中有一精致花壇,漢白玉砌成,花壇上明代古梅和桂花長得根深葉茂。大覺宮是省級保護文物。
千年銀杏。在束河完小的足球場邊,有一棵罕見的古銀杏樹,樹干蒼勁挺拔,粗壯筆直,高入云天,枝葉蓬勃茂密,樹根盤根錯結(jié),從四面扎入地深處。此樹是“云南名木古樹”之一。
有人說麗江古城與束河古鎮(zhèn)是一對姊妹,其實,她們一個是魅惑的紅酒,是一種微微的眩暈;另一個是一杯淡淡的清茶,純凈、自然。
束河古鎮(zhèn)比麗江古城商業(yè)氣息淡很多,這里沒有那么多酒吧和啤酒,更多的是曬太陽的人、貓和狗,是喜歡清靜的人的夢中天堂。
束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盡情地浪費時間,享受生命。在束河,你可以找到生命的本真,如同靜靜地綻放的一朵純潔蓮花……
清晨,高原強烈明亮的陽光中,天藍藍的,地暖暖的,空氣十幾純凈;常會見日月同輝的景象,月兒淺掛在大片純粹的藍之間,欲走還留的樣子。
此時的古鎮(zhèn)是一幅青山綠水,田園牧歌的卷軸,無限詩情畫意,濃淡近遠,意筆抒寫。
河邊柳枝不經(jīng)意地拂過臉頰,還有扎染坊里面掛著各種鮮麗顏色的扎染布料,也迎晨風(fēng)舞動。
古鎮(zhèn)街上,陽光映在光滑如鏡的五花麻石上,發(fā)出清亮的光澤。那些被人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,似乎還能照見往日的繁華。
走到街角,不經(jīng)意間一回頭,云纏霧繞的玉龍雪山正高傲地矗立于天邊,在初升的朝陽下發(fā)出金紅色的圣光。
沿路總有坐在路旁、樹下的納西老人,瞇縫著眼睛曬著太陽,寫滿一臉的是平和與寧靜,任時光與溪水一起流逝。
還有幾個納西老奶奶在溪邊空地上晾曬著麥子,那不緊不慢的神情讓人明白,原來勞作也可以是那么悠閑的。
“九鼎龍?zhí)丁贝蟾攀枪沛?zhèn)早晨最熱鬧的地方,洗衣的,淘米洗菜的,擔(dān)水的……
沿街上門板的商鋪尚開未開,街道的盡頭已可以看見一片片的閃爍著露水的菜地。
一個女孩剛從菜地中摘了一大把嫩綠的青菜,就著清清的溪水摘洗。
此刻,心中最柔軟的回憶忽然像被小雨潤澤,又再萌發(fā)、吐蕊,一種既熟悉又親切的東西在心底展延開來。
街邊一棵盛開著花樹,使我想起讀初中的時候逃課,靠在一棵花樹下看著小說不知不覺地睡著了,醒來發(fā)覺身上落滿了紫色的花瓣。
站在這條小街的感覺,像漂泊多年的游子,手足無措地站在了老屋門前,一動不動,任憑眼淚流滿雙頰。
晌午,男人們從莊稼地里回來,坐在自家木屋門前,一杯清茶,抱著擦得锃亮水煙筒,吐一口裊裊的煙霧。女人們開始準(zhǔn)備午飯。
沿街的庭院,樹木郁郁蔥蔥,生機勃勃,連陶罐、瓦缸中也種著花花草草。墻頭上常有一支、二支鮮艷的花朵從墻里斜伸出來,讓你對院墻后的風(fēng)景神往不已。
一家家敞著大門的客棧,你盡可以隨意地走進去,東看看、西摸摸,常常見不到主人家的身影。
偶爾碰到坐在回廊間的人,或靜靜地看著書,或是淡淡地品著茶,或悠閑的曬著太陽,他們會向你很隨意地打聲招呼,就像你是一個常來常往的老朋友,你看不出他是主人還是游客。
可能原本也是一個到此的游客,來了,分不清這里是天堂還是人間,是故鄉(xiāng)還是他鄉(xiāng),就住下不走了。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氣氛,散漫悠閑的生活方式,他們從這里悟出了生活真諦,要讓心靈回歸自然,讓胸襟接近藍天。
耳邊傳來一陣悠悠的薩克斯,低沉纏綿的曲調(diào)格外動人。順著聲音,我們一路尋去,只見酒吧外的長椅上,一男子,正在那深情地吹奏著薩克斯,淡淡的,優(yōu)雅的,磁性動情,帶著滄桑和陽光,猶如一杯香醇的美酒,越品越有味道。旁邊不少人駐足聆聽,欣賞著這美妙的旋律。
此情此景就如一首詩里說的“真想拽一朵彩云給你,真想割一片陽光給你,真想尋一次艷遇給你,真想分一點柔軟時光給你。”
街上的櫥窗里貼了許多標(biāo)新立異,奪人眼球的小標(biāo)語:“朋友有三種:一輩子的、一杯子的。”、“幸福在哪里?幸福在這里!”……
一家飯店,從樓上雕花的窗戶上伸出一根繩子,繩子的另一頭栓一個竹簍,竹簍里放著西瓜、啤酒,泡在街邊沁涼的帶著雪山寒氣的溪水中。想必一會兒店里的人們就可以吃到冰鎮(zhèn)西瓜,喝到?jīng)鏊感牡钠【屏恕?/p>
商店里,游客和老板坐在門檻,慢悠悠地聊著,討價還價,沒有一絲的買賣味道,像是兩個交往甚深的故友。
這些看似漫不經(jīng)心的老板,很多來自天南海北,有成都、上海、北京、哈爾濱的,還有很多外國人,他們本來也不是沖做生意來的,在這里,他們找到了心靈的故鄉(xiāng),夢中的天堂,就留下不走了。
這里是狗狗貓貓的樂園,他們總是或歡快或慵懶,或閑散或發(fā)呆,樹蔭下,屋檐邊,巷子角,拱橋上,處處都有它們舒服自在的身影。一只小狗懶懶的躺在自家的門口,腦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門檻上,很疑惑的望著擋著陽光的我。
下午,我在客棧的屋頂天臺上坐了很久。在這里,遠近風(fēng)光盡收眼底,半山坡上一叢叢灌木開著耀眼的紫色花朵,山腰的樹木綠意盎然,目光穿過青灰色的屋脊,此起彼伏的青瓦白墻,是千回百轉(zhuǎn)的小巷,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門樓下流逝過多少歲月的故事,鴿子在天空時高時低的飛舞,陽光灑滿小鎮(zhèn)、院落、全身,空氣靜謐的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。
此刻的心情,舒暢又寧靜,沏一杯茶,看杯中茶葉慢慢地沉淀下去,于是心也沉下來,終于有功夫整理一下自己紅塵紛亂的心緒。
太陽漸漸地西下,游人也越來越少,小鎮(zhèn)越來越寧靜,夕陽籠罩下的古鎮(zhèn)也越發(fā)的古樸、秀美。
束河的夜,安靜得可以聽見葉落、花開的聲音。
庭院中,月光照臨,微風(fēng)拂過,石桌下的蟋蟀或會為你奏上一曲你或能聽懂的清音。
早晨起身,用不著等不知去哪溜達的老板,把住宿費放在枕頭上,背上行囊,走出庭院,回身輕輕掩上紅漆大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