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曾親自路上云南茶山的人很難想象茶山的路有多難走,即使到了今天,也有雨季封路、進出不便的村寨。在過去,茶葉要運出去,全靠人背馬馱,但馬幫只是一個籠統(tǒng)的概念,大多數(shù)時候,馱茶的其實是騾子有的時候甚至是牛。
現(xiàn)在茶山的年輕人,摩托是標配。從村寨通往茶山的路,彎曲狹窄春茶季,速度代表了一切。在茶山上騎摩托的年輕人,都是越野賽車手的水平,每年春茶季,朋友圈都會直播騎摩托車“搶”薄荷塘、同慶河鮮葉的盛況。大航海時代,英國茶葉公司的快船比拼的是茶葉到達港口的速度,今天茶山青年的摩托,追趕的是珍稀古樹茶芽吐露芬芳的律動。
摩托、農(nóng)用車、皮卡車是茶農(nóng)生產(chǎn)生活的好幫手。中老邊境的刮風寨被稱為中國皮卡第一村,據(jù)2016年的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顯示,刮風寨 170戶左右的人家,有130余輛銳騏皮卡,除了這個品牌,村里還有其他品牌的皮卡車,很多家還不止一輛。
刮風寨在普洱茶圈的名氣很大,但因為路況復雜,真正到過那里的人并不多。進村的路,是一條碎石土路,坑洼崎嶇,極其難走。2016 年春.我們的轎車開到半路,剛過橋,遇到一個陡坡,怎么都上不去,只能站在路邊看著來來往往的皮卡車瀟灑飛馳而過,無比酸爽的感覺。
交通工具的改變,也間接改變了茶葉的滋味。用馬幫運出山的茶和用皮卡車拉出山的茶,滋味略有不同,嚴格來說,這要歸因于時間、節(jié)奏和制茶的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