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獅山湖出來,,覺得時間尚早,,看著秦望山離得也不甚遠,,于是便安步當車往山上走去,。誰知道看著山倒不是很遠,,用雙腿走的時候才發(fā)現(xiàn)這路還挺長,。大約是我沒有找到登山的正確通道,,沿著一條車行道往前走,,拐了一個彎又一個彎,山路倒是不陡,,但這山似乎遲遲沒沒有找到山體,。
這條山路似乎修筑得并不久,并沒有什么汽車經(jīng)過,。旁邊大量裸露的泥土,,似乎表明著道路建設(shè)還沒有完成。也有一些人為踩出來的小路,,我試著走了一段,,卻發(fā)現(xiàn)這是往山下的,于是再回到車道上,咬了咬牙,,一門心思往上爬,,就當是散步了。今天風(fēng)和日麗,,有一點小微風(fēng),,天氣狀況實在是很良好的。在嘗試過兩條下山道之后,,我也不著急了,,悠悠閑閑地往前走。
山道雖然沒有什么古跡名勝,,但兩側(cè)一片綠色,,反正也沒有汽車的尾氣,空氣是相當?shù)那逍?。于是一邊登山,,一邊摸出手機查閱秦望山的相關(guān)詞條。說起來,,雖然知道這座山叫秦望山,,但一直不知道山名的來歷,難道周邊的居民姓秦,?
秦望山海拔189.3米,,是江陰境內(nèi)最高的幾座山之一。這個海拔在大西北大西南的人看來似乎只是一個小山坡,,但是江陰本身的山都不高,,海拔超過百米的,也能勉強稱得上是座高山了,。山體東起月城鎮(zhèn)境內(nèi)的時家山,,西接常州武進焦溪的岳家山,山體全長大約有12里許,。6公里的山,,其實規(guī)模真不算大。
至于秦望的這個“秦”,,居然還很有來頭,。根據(jù)明朝嘉靖年間的《江陰縣志》記載:“秦望山在縣西南二十里,〈風(fēng)土記〉云:‘本名峨耳山,,昔秦始皇登山四顧,,因號秦望山”。讀完這段記載,,我頓時對這座不高的山肅然起敬,。昔年秦始皇居然登過此山,?縣志里記載得明明白白,但我并不覺得秦始皇能到這里來,。畢竟秦王朝的老家離這兒可遠得很,,古代沒有公路鐵路和航空,從陜西到江陰得走多久啊,。雖說江陰歷來也堪稱軍事要塞,,但早在秦朝的時候,應(yīng)該還算不上軍事重地,,思來想去,,也沒覺得秦始皇有登秦望山的必要。不過想想秦始皇曾經(jīng)到過鎮(zhèn)江,,那到江陰來似乎也并非完全不符合常理,。不過,有了秦始皇的登山,,秦望山的知名度似乎有點配不上始皇帝的造訪?。课疫@一路走來,,完全沒有看到有什么指示牌可以告訴我這里有什么遺跡,。
因為相傳始皇曾經(jīng)蒞臨,因此秦望山又名秦履山,、秦皇山,,這也算是借一點名人的光吧,雖然從目前來看,,似乎沒有借到什么光。秦望山又名雞籠山,、小茅山,,雞籠大概是指山的形狀吧,而小茅山,,聽起來就像是道教的場所,。
根據(jù)《風(fēng)土記》的記載,秦望山原來叫峨耳山,,位于四川境內(nèi),,是四川的臥龍山。秦始皇攻滅六國,,統(tǒng)一中國后,,建立了強大的秦帝國。他渴望長生不老,,希望自己的江山代代綿延,,于是命徐福東渡求取仙藥。為了加強對全國各地的統(tǒng)治,也為了宣揚皇帝至高無上的權(quán)威,,畢竟是開創(chuàng)了前所未有的偉業(yè),,他自然是希望這大好江山能夠讓子子孫孫傳承下去。秦始皇不是昏君,,雖然希望能夠長生不老,,但想來這希望也渺茫得很,因此他自稱始皇帝,,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千秋萬代繼承大秦帝業(yè),。至于只二世而亡,恐怕他老人家是萬萬想不到的,。如果秦二世有他爹這樣的雄才大略,,至少秦帝國可以再傳承個幾代。于是,,秦始皇通過馳道,,先后安排了多次外出巡游,足跡東至江蘇,。相傳秦始皇求藥心切,,就想把峨耳山驅(qū)趕到東方去填海。這座山峰自然是不會順從他的意志,,他雖然富有四海,,功在千秋,但也拿這座峨耳山?jīng)]辦法,。不過,,峨耳山也不是完全無動于衷,不知道怎么的,,就到了江陰境內(nèi),。但是再想往東,卻是不能了,。于是,,始皇帝只能站在山頂無可奈何地眺望大海。這則傳說,,不過聽聽便罷,,秦始皇大約不至于糊涂至此。
南朝陳至德元年的時候,,秦望山的南山腳下修筑了一座城池,,當時稱為夏城,是當時江陰郡的所在地,,又名艦浦城,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月城,。直至如今,當?shù)氐睦习傩者€有著“先有夏城,,后有月城”的說法,。這么一追溯,月城也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古鎮(zhèn)啊,。
古時候,,秦望山還是頗出名的,當時山下的觀西,、廬岐一帶,,一度寺廟觀庵眾多,其中名氣最大的就是鳥窠禪院,,這座禪院與唐代著名高僧鳥窠道林禪師有關(guān)道林禪師大約并不曾到訪過江陰,,建設(shè)這座禪院的也未必是禪師本人,但必然是宣揚禪師教義的,。,。也有說禪師曾擔(dān)禪院的主持,如今山下還遺有放螺池的遺跡,。
這位禪師雖是一代宗師,,卻頗多怪異的行為。他既不住在寺院里頭,,也不住在其他的庵棚洞舍里,,而是在樹上搭一個像鳥窠一樣的窩棚進行修行。久而久之,,人們就稱其為鳥窠禪師,,倒也并不見得是貶義。禪師佛法精深,,曾與白居易辯難,,也經(jīng)此一辯,才名聲大噪,。不過一個佛家高僧與詩人辯義,就算勝了似乎也有些勝之不武吧,。
一邊吐槽一邊往前走,,不知不覺還真看到了一條山道。其實這條道兒也不是臺階,,不過是走得多了踩出來的道而已,。這條車道我早走得膩味了,看到有路自然二話不說就往上攀登,。這條道有點陡,,但讓我再走盤山的公路,,我還是選擇著硬著頭皮往上爬。大不了,,在有的路段手足并用好了,。反正也沒有其他人,不用顧及形象問題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