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到了,春風又綠江南岸,。煙花三月下江南正當時,。
江蘇省常州市,古稱延陵,、晉陵、武進,、嘗州等,,是有著2500年準確歷史紀年和地名的歷史名城。
常州是我的祖籍地,,幾十年沒有回去了,,退休后我的第一個愿望就是回老家看看,趁著春暖花開之際,,這下可算得償所愿了,。
乘G267次高鐵到達常州已是下午3點半了,,攜程上訂的酒店是位于延陵中路附近的錦江之星。打滴滴到達酒店安頓下來,,稍事休息出得門來,,已經5點多鐘了,此時的常州細雨蒙蒙,。
原本打算去青果巷的,,想想還是先填飽肚子吧。查百度地圖得知網紅面館就在附近,,走著,!
店面不大,食客大多是本地人,。我們要了一碗小餛飩和一碗銀絲面,,再要了一屜湯包和一份蛋餃,一共才30元錢,,真夠便宜的,。不多說了,上圖片
細雨蒙蒙的常州夜色別有一番特色
第二天,,雨過天晴,,雨后的常州空氣格外清爽,讓人的心情也分
紅梅公園是常州地區(qū)規(guī)模最大的,,自然風光旖旎,、名勝古跡眾多的江南園林公園,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厥文應邀為紅梅公園題寫的園名,。
紅梅公園內地形起伏,,具有水鄉(xiāng)特點,在這里我們可以充分領略到“城在林中,、林在城中”的生態(tài)景觀,,給人印象最深就是滿眼的綠色,當地人或休閑休息,,或健身鍛煉,,或品茗聊天,或唱曲娛樂,,端的是好一派盛世美景,。
著名的紅梅閣,始建于唐代昭宗年間,,距今一千多年的歷史,,現今的紅梅閣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。閣高17米,,分上下兩層,。
常州天寧寺,,被稱為“東南第一叢林”,始建于唐永徽年間,,初名光福寺,,北宋政和元年(公元1111年)改為今名。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,,曾三次到天寧寺拈香頂禮,,并親筆題寫了“龍城象教”匾額和“合相正三摩,光融西竺,;眾音超萬有,,界現南蘭”的楹聯(lián)。天寧寺與鎮(zhèn)江金山寺,、揚州高旻寺,、寧波天童寺并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。
這是天寧寺寶塔,,總建面積2.7萬平方米,,塔高13層153.79米,為國內4000多座寶塔之最,,是中華第一佛塔,,也是全球最高佛塔。
寶塔一二層間懸掛的“龍城象教”的大匾為乾隆皇帝親筆,。
限于體力和時間,,我們沒有登塔,上了香,,布施了些錢,,跪拜了大佛。
半山書局位于新世界百貨14至16層,,據說北宋時期為紀念時任常州知州的王安石而建的“半山亭”古跡,,正處于如今的新世紀百貨的位置。而書局的主人也十分醉心于歷史傳統(tǒng),,書局的設計師陳威憲先生對文化建筑設計有著豐富的經驗,,于是,以“半山”為名的書局就此誕生,。
這是位于鬧市而隱于高層的最美書店,。
十幾米高的書架,氣勢恢宏,,觸不可及,讓人感到自身如此渺小,。
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,,你會不自覺地浸潤其中,,滋養(yǎng)于大師們諄諄教誨下。
品一杯現煮咖啡,,讀一本喜歡的書籍,,鬧中取靜,享受著下午的清閑時光,,真的是非常愜意,。
祝愿半山書局能長久地經營下去,不只是網紅打卡地,,要成為文化人的一方凈土,,讀書人的一塊圣地。
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,。始建于明萬歷年(1581年)前,,面臨城區(qū)運河段,舊有"千果巷"之稱,。常州方言"千",、"青"難辨,才有了現在的"青果巷",。
百年故居八桂堂乃人文薈萃,,臥虎藏龍之地,這里留下了歷代英雄的足跡和名流雅士的瑯瑯書聲,。
明代著名抗倭英雄,、文武雙全、散文四大家之一的唐荊川故居,,著名實業(yè)家張贊辰及其侄兒年輕的共產黨人張?zhí)滓苍幼∮诖恕?/p>
出了青果巷,,早已是萬家燈火。走在延陵中路上可以看到對面的天寧寺寶塔熠熠生輝,。
在一天里,,游覽了四處景點,挺充實的,,也挺興奮,,累并快樂著!
第三天,,我們來到了淹城遺址公園,。淹城遺址,位于常州市武進區(qū),,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春秋地面城池遺址,。
與我們以往的認知不同,這里的綠地允許人們搭帳篷、嬉戲踩踏
這樣我們就來到了東門,,實際上是春秋樂園的入口處,,我們沒有進入春秋樂園,遂乘電瓶車原路折返西門,。
淹城古跡,,三城逶迤起伏;三水清波蕩漾,,曲水流暢,。遺址公園內茂林修竹,蒼松郁秀,。草木土石大都不加修飾,,寂寂富于野趣。游人不多,,我們行走其間,,陣風吹過,草木搖曳不定,,很有些落寞之感,。真是好一派空山無塵之境,令人發(fā)思古之幽情,。有人說,,“明清看北京,南宋看杭州,,隋唐看西安,,春秋看淹城”,確是有理,。
進得門來,,也沒人招呼,自己找座,,自己拿菜單,,服務意識有點差,是不是老字號都這樣,。
來之前,,還是對這個老字號抱有期望的,來之后卻略感失望,,兩個人吃了二百多塊錢,,菜品一般,感覺老字號也不過如此,,差強人意吧,,就算以此來結束常州三日游。
再見了,常州,。再見了,,我的故鄉(xiāng),!
無錫距離常州真的很近,,動車十幾分鐘就到了。出無錫站遇到點小波折,,要想打出租或網約車需要乘直梯上二層樓,,再乘扶梯上平臺才能到網約車或出租車上客處,作為游客本就不熟悉再加上指示不明晰,,確實會懵圈,。
臨近景區(qū)還有兩公里時,開始堵車了,。走走停停間,,周圍有人紛紛下車選擇步行了。網約車司機是一位女士,,她勸我們稍安勿躁,,車陷在此處也無法掉頭,慢慢開吧,,步行到景區(qū)可不近,,我們聽從了她的勸說。從司機口中得知,,黿頭渚景區(qū)堵車已非一日,,今天是周日中午還算不錯,如果是節(jié)假日高峰沒有三四個小時根本別想進去,。走走停停了一個多小時,,終于到達景區(qū)大門,此時已近中午12點,。
黿頭渚風景區(qū)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的一個半島,,三面環(huán)水,來無錫必游太湖,,游太湖必游黿頭渚,。黿頭渚的風光是山清水秀,渾然天成,,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,,故有"太湖第一名勝"之稱。
我們在黿頭渚的行進路線是,,自大門起沿主路一直向前,,邊賞風景邊拍照,到達公交車站,乘公交車(伍元票價往返)直達櫻花谷,。進入櫻花谷打卡后,,過黿頭渚牌坊,再到游船起航處(當天乘船人太多,,果斷放棄),,走“太湖佳絕處”牌坊,再到“長春花漪”等處,,最后過長春橋折返至電瓶車站(櫻花谷附近),,乘電瓶車返回黿頭渚景區(qū)大門處。
我們所住的酒店位于濱湖商業(yè)街,,晚上很熱鬧,,煙火氣很濃。
無錫游的第二天我們去了蠡園,。
蠡園位于蠡湖西岸,,相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,越國大夫范蠡幫助越王滅吳之后,,攜佳人西施于此泛舟,,后人為了紀念范蠡,便以其名命名此湖,。蠡園則因蠡湖而得名
個人感覺,,蠡園的風景不亞于黿頭渚,長長的柳堤,,臨水的長廊,,細巧的小橋,浩渺的蠡湖,,絢麗的亭閣,,好一幅蠡湖春曉的美妙畫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