鄙人2021版故宮套貼,,連載的《觀紅墻金瓦,,賞明清皇宮》十七彈,得到了不少讀者不吝賜讀,。其中有一些讀者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,,指出一些謬誤,。這次修訂版二刻重發(fā),,采納了前期讀者們的意見和建議,,充實了一些內(nèi)容,??绷斯P誤,,并更新和補充了一些圖片。雖然不敢說糾正了所有謬誤,,但應該是大部分得到了更正,。詳記賞明清皇宮所見的中國古代頂級宮殿建筑藝術,故宮展出的一些皇家文物收藏,,清宮皇家生活痕跡,,也聯(lián)想到明清皇宮里發(fā)生的一些故事和傳說,不敢說“以饗讀者”,,只是希望和讀者共享,。謝謝。
后三宮的后門是坤寧門,,它是后三宮的一部分,所以坤寧門是向北開,,匾掛在北面,。而且坤寧門以南算是后三宮地盤,也就是后三宮的第三進院子,。
當初朱棣在坤寧門這個位置建的那座門是朝南的,,叫做廣運門,那時御花園北面的門叫坤寧門,,出了坤寧門就是神武門廣場,。朱棣的御花園叫做“宮后苑”,它是后三宮的一部分,。明嘉靖年間改建坤寧宮后的廡廊成為現(xiàn)在的東西板房,,中間的廣運門成了現(xiàn)在的坤寧門,,把原來的坤寧門改稱順貞門。廣運門的匾是掛在南面的,,改稱坤寧門后,,把匾掛到了北面,御花園成了后三宮外的園子,。
明代時期,,叫做宮后苑的御花園是皇宮中唯一的花園。清代時,,皇宮里逐漸又增建了一些小花園,,那些小花園僅供專人游走。
初時此處并無樹,,是乾隆栽了此樹,,不知他是把一棵樹掰兩半種下去的;還是種下去的柏樹長兩半了,,反正后來溥儀和婉容在這里合影來著,。這時溥儀已是遜帝,但婉容不是遜后,,她就是闊少溥儀的大老婆,。有人說婉容是末代皇后,這個完全錯誤,!她的對外正式頭銜是“溥夫人”,。溥儀和婉容并沒有白頭偕老,這一悲劇和婉容被脅迫至長春有關,,她幾次三番欲逃無路,,便自暴自棄落得無尸可葬的結局。因此,,中國人都知道這棵連枝柏不吉利,,從來沒有老中青夫婦在此樹下合影。
唐代韓愈曾有“庭楸止五株,,共生十步間,;各有藤繞之,上各相鉤聯(lián)”,。小路對面的那棵楸樹就有老藤纏繞,,樹已亡,藤仍茂,。
御花園里的楸樹是明嘉靖時期所栽,,現(xiàn)在春季仍有花發(fā)。楸木是好木頭,,比榆木高級,,而且它不怕水浸,。做家具有點浪費,最常見的用途是做槍托,,有水里撈出來的二戰(zhàn)老槍那楸木槍托都是完好的,。
連枝柏兩邊擺了一些奇石盆景??纯次鬟呑诤K律系倪@塊石頭,。
我看上去這就是牙科大夫虎口拔牙拔出來的老虎后槽牙,可他們說這是孔明參北斗,。原來他們說白底黑影那是孔明,,黑底白點那是北斗。
我看這塊石頭是故宮里最惡心的一塊石頭了,,反映出皇宮里什么惡心事都會發(fā)生,。可他們說這是海參石,。
連枝柏后有一座銅香爐,,非常精致??纯此鬃系牡窨?,像不像國家大劇院?上面的花紋是三交六椀,。
過了連枝柏,,御花園的中間有一座院門,這是天一門,,門外有兩座鎏金青銅麒麟,。
這甪端見我給它拍照,不知為何便撅嘴斜眼看著我,。在我之前有好多人拍它來著,,恐怕它也這么斜眼瞪了那些人。
天一門兩邊有琉璃影壁,??纯催@面影壁,琉璃影壁上用乳黃色仙鶴的極為罕見,。
明初此處并無門,當然也無墻,。明代皇宮多有火災,,君臣后妃苦火久矣。嘉靖帝為圖吉利,,便于嘉靖十四年(公元1535年)在此處增建院墻,,造了此門,。嘉靖題名“天一之門”,取自《易經(jīng)》中的“天一生水”,,后被滿人改成“天一門”,。 嘉靖帝雖祈水護宮心切,此門卻未曾顯靈,,嘉靖三十六年(公元1557年)皇宮的雷火是史上最狠的一次宮內(nèi)火,。
既然為了防火,這座門就都是磚石結構,。一尺五高青石基座,,白石月臺扶手欄桿,白石須彌座上建青磚拱券門,。上面是琉璃仿木斗拱,,黃色琉璃瓦單檐歇山頂。那個拱券門青磚墻面光滑如鏡,,嚴絲合縫,,這墻面肯定是經(jīng)過打磨拋光。故宮里的磚墻都不見磚縫里的水泥,、洋灰等粘合劑,,那是因為這些磚都是斜面的,粘合劑在里面露不出來,。這種墻面叫做千擺墻,,俗話叫“一塊玉兒”。雖然這些主結構是磚石的,,可還是有紅色實榻木門,,就是這門扇破壞了大門的祈水功能,門扇上的九九八十一個鎏金門釘也破解不了木門的副作用,。
嘉靖帝在此修院子也是有原因的,,這個院子里是御花園的核心建筑欽安殿。一般認為這座欽安殿建于朱棣的永樂十八年(公元1420年),,是故宮中路唯一未遭過火的最初建筑,。也有另一派人說朱棣的欽安殿是另一座殿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滅失了,,這座欽安殿是嘉靖十四年新建,。
欽安殿坐北朝南,下面是五尺高白石須彌座臺基,,上有一圈漢白玉扶手欄桿,。這里的欄桿是有雕刻的,龍鳳望柱頭,欄板上是雙龍花卉,。
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后面中間一塊欄板上是雙龍戲水,,而其它欄板都是雙龍吃草??纯?,奇妙在背后,總是很低調(diào),。據(jù)說雙龍吃草欄板是元皇宮舊物,。
欽安殿的月臺在殿前,正面是御路丹陛,,兩側有扶手踏跺,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,前有三間出廈,。明代原裝欽安殿前的月臺相當寬大,,清代在此月臺上給欽安殿建了三間出廈。
上面是斗拱抬梁結構,,黃色琉璃瓦重檐盝頂,,脊剎是鎏金寶瓶,上有鎏金華蓋,。梁枋上是貼金龍鳳和璽,,上層檐下斗拱貼金,相當豪華,。2004年大修欽安殿時,,在脊剎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三千多部經(jīng)卷,都是藏傳佛教經(jīng)卷,。藏傳佛教自元代就進入皇宮,,元世祖忽必烈尊薩迦派大師八思巴為國師。但欽安殿是明宮,,明代皇上尊藏教不假,,前后有反復,有高潮也有低谷,。明皇宮里有藏寺,,不太可能把藏傳佛經(jīng)藏在真武廟脊剎中。大家一致認為這是清帝干的事,,到底是誰干的待查,。2005年欽安殿大修結束時,這些經(jīng)卷的絕大部分又都放了回去,,保持原貌嘛,。我們游客看不見這些佛經(jīng),,但肯定會得到它的保佑,所以走到欽安殿的時候一定要對著它念一句無論是什么經(jīng),,感謝菩薩保佑。
你如果注意,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丹陛石上有六條龍,。故宮里丹陛石上的石刻飛龍除了雙龍戲珠以外,其它都是單數(shù)的,,三,、五、九條,,這里為什么是雙數(shù)六條,?這也是有原因的,按照河圖洛書所記,,十個天地之數(shù)分成二組,,一至五為一組,六至十為另一組,。對這些數(shù)字的解讀有“萬物生存之數(shù)”,,其中有前面說的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”,。所以,,前面有天一之門,這丹陛石上即有六條龍對應之,。由此說來,,嘉靖帝建造天一門之后,肯定是改造了這塊丹陛石,。
天一門內(nèi),,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燎爐,是拜神儀式結束后燒祭品用的爐子,。東邊是琉璃的,,西邊是鎏金青銅的。
西邊銅燎爐旁邊有一座中國最精美的夾柱石,,漢白玉石刻滿是海水江崖和雙龍駕云,。
這個夾柱石上豎立著的是五龍捧圣旗,最晚清嘉慶十三年(公元1808年)還曾重新油飾,。
你看這兩座香亭,,紅柱綠枋,黃色琉璃瓦單檐四角攢尖頂,。說是方亭,,結果是半明半暗,是為了有點變化,有小殿前帶敞軒的意思,。這個亭子應該叫做一屋半間,,加起來是二屋一間。故宮里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子應該還有一處像這樣的地方,,四個柱子撐起半明半暗,。為什么是紅柱綠枋?中國宮廷建筑的習俗是見陽光的漆成紅色,,見不到陽光的漆成綠色或者藍色,。你如果注意,故宮里的房子多數(shù)都是這樣,,檐下枋梁以上都是綠色或者藍色,,柱窗門都是紅色。當然也有例外,,那是為了出奇,。
朱元璋將帝位傳于孫子朱允炆,朱棣本就不服,;建文帝朱允炆上臺就謀劃削藩,,朱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。他就發(fā)起清君側運動,,號稱去京里勤王,,實為要燒烤建文帝。得手之后,,朱棣卻說“肆朕起義兵,,靖內(nèi)難,神輔相左右,,風行霆擎,,其跡甚著”。他說的這個神是玄武大帝,,后來被他封為北極真武玄天上帝,,成為明朝最高保護神。朱棣坐上龍椅后,,蓋了一些真武廟,。最厲害的是重修武當山真武道宮,還在北京地安門建了真武廟,。朱棣搶奪建文帝寶座其實屬于篡逆,,很失道的。他借用玄武大帝的名字,,是想說“君權神授”,,好讓自己率部南征師出有名,。因此,他在北京建皇宮的時候,,就在宮里建造了一所真武廟,,就是這座欽安殿,中軸線上唯一的神廟,。玄武大帝是北方之神,,居于河圖洛書中的坎位,這座欽安殿在皇宮里就是這個位置,。最早朱棣時期,這里并不是花園,,很空曠,,只有欽安殿。朱棣就是在這里祭祀真武大帝,,皇宮里的真武廟,。朱祁鈺的景泰六年(公元1455年),在這里增建了花園,,成為宮后苑,。從朱棣建欽安殿的緣由和它應在的位置來看,我也覺著這座欽安殿應該就是朱棣的原作,。
欽安殿已經(jīng)很長時間不開放了,,我還真沒有進去拜過真武大帝,但是里面肯定有真武大帝像,。按照道家描述,,真武大帝披發(fā)跣足、身著玄袍,、金甲玉帶,、仗劍怒目、足踏龜蛇,、頂罩圓光,,十分威猛,估計欽安殿里的玄天大帝也是這個形象,。因為欽安殿未曾遭火,,因此其內(nèi)布置基本還是最初形制,明初原裝,。
欽安殿的院墻也是宮墻的形式,,抹紅磚墻,黃色琉璃瓦墻檐,。但是高度比宮墻可矮多了,,站在外面就可以看見院內(nèi)有欽安殿等建筑,。因為院內(nèi)的這些建筑不似前殿后寢般威武,因此這里的院墻就要矮一些,,視覺上就會有園中有小廟的感覺,。
過了坤寧門,除了中路的欽安殿,,東西兩邊也有一些樓臺亭閣,,而且基本是對稱的。往東走,,坤寧門宮墻下是一排小賣部板房,,現(xiàn)在這里出售紀念品,過去賣過餐飲,。
小賣部東墻邊有一棵古槐,,這是蟠槐,俗稱龍爪槐,。這棵龍爪槐是明初所栽,,可以看出人工嫁接的痕跡,現(xiàn)在長成了獨眼海盜船長米空的模樣,。
小賣部前面都是假山疊石,,就是著名的艮岳石??纯催@座琉璃花壇和假山,。
上面圖片琉璃花壇中有一棵無葉灌木,這是一棵非常有名的太平花,。太平花最早生長在四川盆地,,宋代蜀人獻于皇上,宋仁宗賜名太平花,,種在汴京城中,。御花園里的這棵太平花每年初夏開花時,葉綠花白,,繁茂有異香,。
現(xiàn)在北京很多公園也有太平花,我在潭柘寺就曾見過太平花開著茂盛的花,,確有異香撲鼻,。
花壇邊上還有乾隆從深山老林里砍來的枯木,逢春不能發(fā),。其實那是一棵硅化木,,就是變成了化石的樹干。因為它十分完整,,紋理又好看,,老乾上山采蘑菇時便把它撿了回家,,刻上字給戳在這里了。
這是絳雪軒,,面闊五間進深二間,,黃色琉璃瓦硬山頂。它的前面有三間出廈敞軒,,黃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頂,。絳雪軒是宮中不多的抬梁結構,楠木門窗,,敞軒竹子彩繪,。如果不看屋頂,這就是一座民間建筑,。絳雪軒最特殊的是它的隔扇窗棱花,,雖然是“萬”字格,但帶有“壽”字邊,,這個棱花叫做“萬壽無疆”。絳雪軒前花壇里本有幾棵海棠樹,,春來便有花發(fā),,春去時花瓣如雪花般紛紛落下,煞是好看,,因此有絳雪軒之名,。慈禧來后,改了情調(diào),,從古汴京挖來太平花替代了那幾棵海棠,。
這個亭子很好看,下面是四柱,,上面是黃色琉璃瓦八角盝頂,,還有三只脊獸。梁枋上是花草枋心蘇式彩繪,,年代很久遠了,,二層枋上重繪了部分彩繪告訴你以前的樣子。亭子下面有新建的一圈漢白玉欄桿,,欄桿外面還有一圈水槽,。亭子中間是一個石桌?其實那是井蓋,,下面是四方形井臺,。伸頭從亭子里面看看上面的盝頂。
嘿,,這個盝頂是一個天窗,??梢钥匆娚厦娴亩饭疤Я航Y構,在四個角增加里外兩個轉角珩,,其上就變成了八角,。四根柱子撐起上面八個坡面。這是一座井亭,,叫做御花園東井亭,。上面那個天窗不是為了接雨水,而是為了從井里打水用的,。你看這井臺上沒有轆轤,,他們打水是把水桶掛在長桿一頭,然后伸到井里把水打上來,。因此,,那長桿要有上下騰挪的空間,天窗就是干這個使的,。御花園西路和這座井亭相對應處也有一座井亭,,那座西井亭和這座東井亭一模一樣。故宮里有很多井亭,,前面在保和殿身后曾見到二座,,后面在東西六宮還可以看到。宮里所有的井亭基本都是像保和殿身后井亭那樣形式的,,四柱四角盝頂方亭,。只有御花園這兩座井亭是四柱八角盝頂。故宮內(nèi)保存完好的井亭已經(jīng)不多了,。對了,,故宮里還有一對井亭很特殊,它保存得還算完好,,就是掉了點漆,。它的特殊之處是屋頂,既不是保和殿后那樣的四角盝頂,,也不是御花園里這樣的八角盝頂,,而是黃色琉璃瓦卷棚懸山頂。為了給打水的長桿開路,,卷棚頂?shù)闹虚g開有一個小天窗,。這對井亭在非開放區(qū),尋常游客見不到,。
前面的井亭是四柱變八角,,這座萬春亭是四柱重檐歇山上接圓攢尖頂,而且四面出廈開門,。下面臺基上有一圈漢白玉扶手欄桿,,每面出廈門前有扶手踏跺,。隔扇門窗,三交六椀欞花,,如意裙板,。橫枋上都是雙龍和璽彩繪,貼金已脫落,。上面的脊剎是帶銅鎏金綬帶的彩色琉璃寶瓶,,之上有銅鎏金華蓋,最上面是銅鎏金寶珠,,非常華麗,。
這個萬春亭色彩絢麗,造型精巧,,世上少見,。這種下方上圓結構應該是象征天圓地方,在古代叫做明堂,,自周即有,。唐代武則天在洛陽紫微宮的正殿即為明堂形式的大殿,號稱萬象神宮,,是為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筑,。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開始(天寶末年,公元755年),,大唐走上了下坡路。隨后不到十年的唐代宗的寶應元年(公元762年),,回紇(念和)人劫掠洛陽,,焚毀明堂。國運的象征一倒,,大唐就由盛轉衰了,,雖后有幾次中興,也難以恢復開元盛世的景象了,。
浮碧亭下面是一個水池,,水池里有魚沒蝦。水池上有一座石橋橫跨南北,,浮碧亭即建在橋上,。因為看上去橋比亭小得多,所以你不好把這座橋叫做亭橋,,但是不妨礙你把這座亭叫做水榭,。三開間正方形亭子建于明萬歷十一年(公元1583年),南面的三間出廈敞軒是清雍正十年(公元1732年)后加的,。亭子是帶黃剪邊的綠色琉璃瓦四角攢尖頂,,琉璃承露盤上寶珠脊剎,。敞軒是帶黃剪邊的綠色琉璃瓦卷棚懸山頂。這敞軒雖然是后加的,,但和亭子本身的風格一致,。你仔細看檐下梁枋之間,是不是有一層鏤空木刻,?像不像欄桿下部的欄板或者叫華板,?它在這里也叫華板,比較少見吧,?
擒藻堂面闊五間進深一間,,黃色琉璃瓦硬山頂,前面有檐廊,。這是宮里藏書的地方,,皇上逛園子的時候,可以到這里拿本書,,舉著書本邁著方步,,顯著皇上學而不厭。乾隆年間有一個很大的文化工程,,那就是編撰《四庫全書》,。竣工后,,乾隆從全書里挑了一些常讀不厭,、手持不倦的高文編做《四庫全書薈要》,這些POCKET BOOKS(袖珍本)就存放在這個擒藻堂里,。這里現(xiàn)在是故宮書店,,還是和書有關。
過了擒藻堂再往西,,那里有一處御花園里的制高點,,就是堆秀山,山巔有一座御景亭,。
這些山石一看就是艮岳石,,也就是所謂的太湖石。宋徽宗在汴梁興建萬歲山宮苑,,派人從南方采摘各種太湖石,,稱作“花石綱”。宮苑建成后賜名艮岳,,實乃中國史上園林假山之最,。后來,靖康二年(公元1127年)金兵攻陷汴梁,拆艮岳堆山太湖石至燕京修建宮苑,,就是現(xiàn)在的北海公園,。此后元明清各朝紛紛從金宮苑取石堆山,北京現(xiàn)在的這些皇家太湖石假山差不多就都是取自北海公園的艮岳石,。堆秀山上的那座御景亭是一座四柱斗拱抬梁方亭,,上面是綠色琉璃瓦黃剪邊四角攢尖頂,承露盤上鎏金寶珠脊剎,。四周雖然沒有檐廊,,卻有一圈漢白玉扶手欄桿。
這里最初是朱棣建的觀花殿,,想來彼時園中定是種了各色四季花卉供皇上鑒賞的,。到了朱翊鈞做皇上的時候,他覺著按照風水來說皇宮應該背靠高山,,而宮北煤山有點遠,,靠不住。他便在萬歷年間在此堆石為山,,石上摳磴,,山頂蓋樓,山中引水四處流淌,。遇有重陽時節(jié),,皇上便驅(qū)一眾妃嬪在此爬高,上去之后就可以手攬美女向?qū)m中望去,,然后嗟嘆“吾宮甚偉,,朕心甚美”。當然,,朱翊鈞那小兒麻了痹之后是肯定上不了這堆秀山了,。
欽安殿的西路和東路對稱地也有一些建筑。
坤寧門西墻下也有一排小賣部,,而且瓊苑西門是一定要有的,,通往西六宮,。在和絳雪軒相對的位置,,西路上是坐西朝東的養(yǎng)性齋,這是一座二層雙闕樓,。
養(yǎng)性齋下面有一個五尺高青石臺基,,臺基上有一圈漢白玉扶手欄桿,正面有扶手踏跺上下,。明代時,,這座樓叫做樂志齋,面闊七間。清乾隆年間在南北兩端盡間前各加三間闕樓,,現(xiàn)在就是面闊五間了,。一層明間開門,次間和稍間青磚檻墻加吊窗,。一,、二層之間有一圈琉璃圍脊。二層六抹隔扇門,,上下層前面有檐廊,,二層檐廊上有欄桿。樓頂是黃色琉璃瓦單檐廡殿頂,。橫枋是花草枋心蘇式彩繪,,雀替上也是花草,檐柱和墻柱都是方柱,。兩邊的闕樓就是盡間拐彎,,形制和正面一樣。
明皇們在樂志齋作甚,?這里的“樂”是音樂的樂,,樂志意為愉悅心志。如何樂志,?苗舞羌笛乎,?估計這里是明皇的音像廳,看錄像唱卡拉OK,。清帝們把它改稱養(yǎng)性齋,,其實意思一樣,只不過清帝們在這里玩書畫,。溥儀退位后根據(jù)《清室優(yōu)待條件》還住在后宮,,他上高中的年紀(14-19歲)期間,請了一位英文老師,,就是英國人莊士敦,。這個莊士敦當時住在這座養(yǎng)性齋,溥儀從養(yǎng)心殿騎自行車順著西一長街來上課非常方便,。莊士敦對溥儀影響很大,,溥儀的辮子就是被莊士敦忽悠沒的。
這座門出去北面是漱芳齋,,往前走可以通到西二長街的百子門,,以及重華宮前夾道。其實,,御花園東面絳雪軒北側也有這么一座門,,出去是北五所前夾道,,現(xiàn)在不開了。
養(yǎng)性齋前也是一片假山,,山里有洞,,皇上閑時可以和宮女嬪妃們玩藏貓貓。
假山東側小路上有石子拼畫,,其中有一列火車,,有車頭車廂和車輪,是兒童們的最愛,。經(jīng)常有家長帶著孩子逛御花園時,,讓孩子去找自己小時候?qū)ふ疫^的小火車。
養(yǎng)性齋北面是和東井亭相對應的西井亭,。然后有和萬春亭相對應的千秋亭,,你看連名字都是對應的,千秋萬春它倆是明嘉靖十五年同時蓋的,。
千秋亭和萬春亭外面看上去一模一樣,。這種攢尖頂在明代叫做“一把傘”式,很傳神哈,?進去看看,。
里面很黑,只有漏窗上進來的點滴陽光照亮了斗拱,。
慢慢適應黑暗之后,,發(fā)現(xiàn)圓形天花上的蟠龍藻井非常漂亮。支起相機,,打開光圈慢慢拍了一張,。
內(nèi)部是貼金團鶴平棋天花,中間是木雕貼金蟠龍藻井,,非常漂亮,。萬春亭和千秋亭精巧別致,造型還有深刻內(nèi)涵,,絕對是皇宮里的建筑精品,。
這是坐南朝北的一座八角亭,上面是黃色琉璃瓦八角攢尖頂,,黃色琉璃覆缽上的寶珠脊剎,,周圍有檐廊。正面有出廈,,黃色琉璃瓦卷棚歇山頂,。檐廊柱子之間有可以給游人坐下休息的長凳,,這個東東的正規(guī)叫法是“楣子”,。民間建筑的檐廊一般都有這種楣子,下面的叫做“坐凳楣子”;民間亭閣的坐凳楣子通常是相公坐等妹子的地方,。它上面對應的叫“倒掛楣子”,,一般是在橫枋之下,其下是雀替,。這里是御花園,,檐柱上端肯定用橫枋和雀替,有華板,,但是沒有倒掛楣子,。
既然叫四神祠,那肯定里面供的有四位神,。哪四位,?沒說的,一定是東西南北四位大帝,,就是青龍,、白虎、朱雀和玄武,。這座四神祠也是建于明嘉靖十五年,。
千秋亭的東面是四神祠,它的北面是和浮碧亭對應的澄瑞亭,。
澄瑞亭和浮碧亭一模一樣,,亭子都是建于明萬歷十一年(公元1583年),抱廈都是建于清雍正十年(公元1732年),。宋太宗趙光義曾有詩《緣識》,,其中有“遙觀極自望云頭,碧海波澄瑞日浮”,。這兩座亭子取名“浮碧”,、“澄瑞”當是引此句之意。
澄瑞亭北面是和東路擒藻堂對應的位育齋,,形制一樣,。
這排房子最早叫對育軒,明嘉靖改稱玉芳軒,,清代改叫位育齋,。清雍正時,此屋曾做佛堂,,那御花園里就是即有佛堂,,還有欽安殿,釋道雙修,。
澄瑞亭西面宮墻下有一座亭子,,看上去類似于東路絳雪軒門前的敞軒,。其實這座亭子應該叫門殿,它里面宮墻上有一座門,,門那邊是重華宮的漱芳齋,。你看這座門殿,檐柱下有坐凳楣子,,上有倒掛楣子,,這是標準配置的楣子。
位育齋西墻外的犄角旮旯里有一座很小的亭子,。四柱方亭,,四角攢尖頂,琉璃寶珠脊剎,。也有正規(guī)的坐凳楣子和上面的倒掛楣子,。這是玉翠亭,重做的額匾,。玉翠亭也是建于明嘉靖十五年,,當時叫做毓翠亭。萬歷年間重修時改稱玉翠亭,,雖然還念作玉,,多了平和氣,少了書卷氣,。
玉翠亭前的那是一棵老杏樹,,春來尚能花。在東路擒藻堂東墻外也有一座和玉翠亭一模一樣的方亭,,它們的經(jīng)歷相同,。那座亭子最早叫金香亭,現(xiàn)在叫凝香亭,。原名很俗,,現(xiàn)稱很雅。
位育齋東面相對于東路堆秀山的位置有一座樓,,這是延輝閣,。
延輝閣面闊三間進深二間,斗拱抬梁結構,,黃色琉璃瓦單檐歇山頂,。延輝閣的外觀是上下二層,上層有一圈檐廊,,帶尋杖欄桿,。看看木制尋杖欄桿,,那個凈瓶和石頭的完全不一樣,。
仔細看,,延輝閣上下兩層中間有腰檐,腰檐之上有圍脊,,圍脊之上有斗拱,說明這是一座帶有暗層的“閣”,。延輝閣正面明間六扇隔扇門,,次間下面是青磚檻墻,上面也是隔扇窗,。明間隔扇門的等級并不高,,就是三抹,上下隔扇門窗都是燈籠框棱花,??纯囱虞x閣隔扇門的貼金如意裙板。
明清時期,,皇宮中需要很多女人來工作或者享福,。不管來做什么,都要經(jīng)過挑選,,就是選秀女,。明代開始的時候是從江南選秀女,皇上派選秀官去江南,。見到或者聽到誰家女孩好看便去窺窺,,選秀官看上的就送到京里給皇上去選。這些女孩也不是任誰都可以的,,先也是要經(jīng)過查驗身份的,,首先是三教九流之女肯定不行,然后還有其它要求,。
清代順治帝進關以后,,多爾袞給他定了一門親,是自家親戚,。這位皇后雖然漂亮,,可是脾氣不好,經(jīng)常惹皇上生氣,,最后被休了做靜妃,。順治對他媽孝莊太后說這回要自己選一個媳婦做皇后,最后選的還是自家親戚,。此后,,順治就學明皇們安排了選秀女大會,流程確定每三年開一次大會,。清代皇上選秀女也不是任誰家姑娘都可以,,他是要選滿蒙八旗官員家的女孩,。每到開會之前,各家親自把女兒送進京城,,住進皇家指定的隔離酒店,,差旅費皇家報銷。到了日子,,皇家出動一匹馬力小巴拉著這些候選之秀來到神武門,。門口有太監(jiān)領著這些未秀女從神武門側門洞進入皇宮,她們在神武門內(nèi)站了一廣場,。然后,,另有太監(jiān)領著一組六、七女進順貞門,,走到上面這座延輝閣大門前,。為什么是大門前?因為門不開,,進不去,。這個選秀也是分級的,延輝閣大門前這里是海選,,有導師太監(jiān)按照順眼否預選一遍,。秀者去位育齋注冊登記,銹者則注銷本次海選,。海選之后,,入階者只余三分之一,進入復選,。復選還是在延輝閣,,這次是在正殿內(nèi),未秀女們還是六人一組,。導師太監(jiān)讓她們走一圈,,看看姿態(tài)妥否;還要念一段詩詞,,看看識字否,、音悅否。秀者繼續(xù)注冊,,銹者注銷,。這一輪復選之后,入階者又只剩三分之一,。復選之后是密鑒,,密鑒不在延輝閣,是在某密室,靜怡軒或者體元殿之類的地方,,離御花園都不算太遠,。密鑒導師都是成熟女性叫嬤嬤,此鑒類似于咱們體檢時的外科檢查,,不可描述,。密鑒之后,又余三分之一,,秀者注冊留在宮中,,銹者注銷放出宮去。密鑒入階后還要經(jīng)過一段試運行,,一來是訓練宮中禮儀,;二來是適應宮中寂寞,。試運行后,,熟化的還剩三分之一,這最后的才是本屆大會最終選出來的秀女,,是本次大會送選女的八十一分之一,。這些秀女進入皇上殿選,皇上可以從這里給自己挑選伴侶,?;噬峡粗辛粝碌囊话憔褪谴饝统T冢才加衅聘竦???滴醯墼谶x秀時就選中了一位秀女為妃,就是雍正的生母烏雅氏,?;噬弦部梢詮倪@些秀女里給成年皇子們挑選伴侶。還是那位康熙帝,,他除了給自己選了一位德妃烏雅氏,,還在康熙三十年(公元1691年)給當時的皇子胤禛選了嫡福晉烏拉那拉氏,就是大太太,。
明清宮女勞動人事制度大不相同,。明代宮女是終身制,病老之后送去地安門附近西內(nèi)安樂堂送終,。清代宮女有退休制度,,宮女在宮里如果未被皇上臨幸,則二十多歲便可退休出宮,。如果有難愈之病,,還可以病退,不需等到二十歲,。
欽安殿背后,,延輝閣和堆秀山之間,,是矮墻圍成的一座庭院,四面開門,。
站在欽安殿后臺基下往北看,,一串門。
上面圖上最前面的是承光門,,后面是順貞門,,再后面的拱券門是神武門。穿過神武門的門洞,,可以看見景山公園的山門和綺望樓,。這一串門是北京中軸線的一部分。
承光門后兩側各有一匹銅鎏金臥象,。你注意看這匹象,,他的前腿是匍匐的,而后腿是跪著的,。大象本身諧音“祥”,,寓意吉祥,這種腿姿的臥象叫做“前福后貴”,,更吉祥了,。
這個庭院是御花園的北門,所以它的正面是朝北的,。轉過去看看,,承光門。
順貞門在朱棣時期是坤寧門,,明嘉靖年間坤寧宮后圍廊改宮墻時,,正中的廣運門改稱坤寧門,這座門就改叫順貞門了,。順貞者,,恭順忠貞,宮中女子座右銘也,。順貞門后的庭院當然就是它的門庭,,這個庭院里如果站了很多人,就稱作“門庭若市”,。
這一堆門都是隨墻門,,側門一模一樣,承光門稍大,,它們仨的兩邊都有小型琉璃影壁,。承光門一關閉就成了順貞門內(nèi)的大影壁。順貞門也是宮墻上的隨墻門,它有三個門洞,,很正規(guī),。
順貞門是內(nèi)廷通往皇宮后門神武門的通道,平時不開,。什么時候開,?欽安殿有道場的時候肯定開,高道們登記,、刷綠碼后從這里進去欽安殿,。皇后從這里出宮去北海,、圓明園,。如果宮里女眷奉旨見親戚,只開順貞門,,親戚們可以從神武門進來在這個順貞門庭院里見宮中女眷,。明代若有宮人亡故,棺材從順貞門的西門洞出去,。清代選秀女時,,走順貞門西門洞進來,,然后走集福門去延輝閣,。
宮里還有一些車輛進出要走神武門,但是都不能走順貞門,,只能走兩邊的東西筒子長街和東二筒子街,。這些車輛包括進來的水車米車和出去的糞車,還有進來的煤車和出去的煤灰車,。
過去,,看御花園除了進午門一直往北之外,也可以進神武門往南走順貞門進御花園?,F(xiàn)在神武門只能出不能進了,,所以游御花園都是從南往北走。游完御花園,,走出順貞門就是神武門廣場,,也叫北橫街。
故宮中路由南到北到此就算是走完了,,走過了皇宮正門天安門,,然后是御庫端門,闕門午門,,朝門太和門,,寢門乾清門;看了明代御門聽政的太和門,皇宮正殿太和殿,,清代御門聽政的乾清門,,還有燕朝乾清宮。這些就是五門三朝,。外朝前三殿的三進院都看了,,內(nèi)廷后三宮的三進院也都看了,還看了御花園,。明清皇宮中路都看全了,,接下來該向東西兩路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