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請原諒小編用這樣一個標題把你吸引進來,但是小編知道,,當你看到下面這些作品,,你已經(jīng)忘了標題是什么。小編第一次看著這些作品時也情不自禁的發(fā)出驚嘆——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剪紙,。
下面就請先看一組關于麗江古城的剪紙作品,,小編再來講述作者的故事,。
大水車
官門口
科貢坊
黑龍?zhí)?br>
大石橋
天雨流芳牌坊
白馬龍?zhí)?/span>
木府
忠義牌坊
王丕震紀念館
這組剪紙的作者嚴以智老先生來自于永勝縣光華鄉(xiāng)習甸富春村的一個農民家庭,,現(xiàn)在是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退休教師,。嚴老師從小喜歡美術,、手工,但和剪紙結緣卻要從一場婚禮說起,。
彼時村里有人家辦喜事,,嚴老師前去吃席時看到由紅紙剪就的“喜”字,感到非常有趣,,回家后自己也拿起剪刀摸索著剪了剪,,居然有模有樣,往后村里有結婚的,,他就去幫忙剪“喜”字裝點新房,,剪的次數(shù)多了,他開始嘗試更復雜的字樣和圖案,,就這樣自學成為了剪紙大師,。
仕女圖
那時的農村,條件艱苦,,土木結構的房子內用竹篾條編成擋板把房間隔開隔開,,天花板也用竹篾條編就,再用紙裱糊,,所以剪紙作為裝飾非常實用,,無論是辦喜事還是逢年過節(jié),對剪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,!
東巴象形文字
后來嚴老師在鄉(xiāng)里做民辦教師,,由于教學工作成績斐然獲得了到原麗江師范中等專業(yè)學校進修學習的機會,進修學習期間成績優(yōu)秀的嚴老師因剪紙等手工才藝破格留校,教授手工藝術,,是師專校史上民辦教師進修留校的第一人,。
嚴老師石林留影
可以說剪紙改變了嚴老師的命運,但是嚴老師的手藝卻遠不止于此,,精于縫紉的嚴老師在校內外辦過多界縫紉培訓班,,無論是當時的職業(yè)制衣人還是家庭主婦、師范生都爭先恐后的參與學習,,下圖中的服裝就是嚴老師的縫紉作品,,就算以今天的眼光的來看,這些20年前的服裝也顯得設計感十足,,換句話說,,也就是很“潮”!
嚴老師作品·民族服裝
除了縫紉,,嚴老師還是個技藝精湛的木工,,家里的裝修從地板到家具幾乎都由他一手包辦,甚至就是連懸掛著的精美燈籠也是他的作品,。
嚴老師作品·燈籠
除此之外嚴老師還精于陶藝,、石藝,布藝,、園藝……凡此種種沒有不擅長的,。但嚴老師最為杰出的還是剪紙。土豆網(wǎng),、麗江電視臺,、麗江新聞綜合頻道都對嚴老師的剪紙技藝有過專門報道。
剪紙是一門充滿生活的氣息的藝術,,但也正是如此傳統(tǒng)剪紙作品顯得與年輕人的生活格格不入,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也很少見到登入大雅之堂的剪紙作品,,然而嚴老師的剪紙作品無論從題材還是創(chuàng)作手法均和傳統(tǒng)剪紙有所不同,,許多相關校園的作品作為教師存留于學校的佳作由學校收藏,部分作品在師專教科系展室展出,!
做這樣一幅剪紙,,從最初的拍照采風、打底稿再到剪刻完成,,至少需要一個周,,另外剪紙作品講究“千刻不斷,萬剪相連”,,創(chuàng)作過程中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,,否則一旦下刀有誤非常難以補救,,很是勞心費力。
如今的嚴老師可謂桃李滿天下,,按道理來說,,可以頤養(yǎng)天年。但他卻默默堅持著刀耕不綴,,他說“咱們麗江是個美麗的地方,,有人用木頭雕刻它、有人用畫布描繪它,、也有人用音律歌唱它,,但是還沒有人用剪紙這種最具生活氣息的藝術形式來表現(xiàn)它,我的作品不但刻畫麗江古城的外在風貌,,也表現(xiàn)麗江的民俗文化,,我希望能辦一場展覽,讓更多人通過剪紙的形式了解麗江,,通過麗江走近剪紙,。”
嚴老師已過花甲之年,,堅持剪紙創(chuàng)作將近半個世紀,。他的創(chuàng)作和堅持令碌碌無為的我輩感到汗顏,,在此衷心祝愿他神豐體健,。嚴老師作品繁多,篇幅巨大,,辦一次展覽從場地租用到作品布置需要不少的財力,、物力,也希望相關部門能給予支持,,早日實現(xiàn)嚴老師的愿望,。
往期精彩
丑陋的云南人?小編竟無言以對
從玉龍雪山到虎跳峽,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嘴巴,!
看?。?!那只沒羞沒臊的鳥
麗江古城美食城的小吃到底有多難吃
因為這件事,,未來7天麗江人很不開心
編輯:趙云龍 初審:劉慧娟 終審:周雪蕾
麗江日報傳媒出品
微信號:ljrbcm1218
電話:0888-5138888